伴隨著國內外汽車和零部件市場此起彼伏的喊殺聲,2012年畫上了句號。雖然這一年世界汽車業整體疲軟,但并未澆滅輪胎企業在世界各地建廠、擴產,以提高產能、完成布局的熱情。
網絡搜集到的資料顯示,今年,有擴產或建廠動作的主流輪胎企業超過10家,其中既包括倍耐力、米其林、普利司通這樣的世界輪胎巨頭,也涵蓋了玲瓏、三角等中國本土輪胎界的骨干企業。
通過分析可以看出,各企業看似雜亂無章、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擴產“大戲”,實則有規律可循。輪胎世界網編輯總結出三個主要方面,可將其囊括在內。
原料導向型
原料導向型的代表地區,是印度尼西亞、泰國、馬來西亞、越南等東南亞天然橡膠主產國。作為輪胎制造的最主要原料,橡膠成本占輪胎總成本的一半以上,因此,背靠大樹好乘涼,在橡膠主產國建輪胎廠,成為企業降低原料成本的“捷徑”。
據粗略統計,2012年在這些地區建廠或擴產的輪胎企業主要有:3月份,普利司通宣布在泰國建廠,日本合成橡膠泰國合資廠也于當月動工開建;7月份,倍耐力在印尼的建廠計劃獲批,普利司通越南轎車胎新廠同時動工;10月份,韓泰在印尼西卡朗建造的輪胎工廠投產。
據了解,部分企業除看中該地區的原料優勢外,還有規避貿易壁壘的訴求。玲瓏輪胎在泰國動工建廠,便是出于這兩方面的綜合考慮。
市場吸引型
市場吸引型的代表區域,主要有印度、巴西、俄羅斯以及土耳其等新興市場國家。由于近年來歐洲經濟增長乏力,制造業頹勢難轉,汽車產業市場需求不振,眾車商開始轉向新興經濟體或汽車市場狀況良好的國家尋求出路。在這個過程中,上述幾個市場因經濟發展態勢較好,市場需求潛力大,或本身沒有自主汽車品牌等原因,成為眾多汽車制造商哄搶的“風水寶地”。汽車企業紛紛排兵布陣,將建廠計劃提上日程。
輪胎離不開汽車,汽車業在哪里“火”,便能帶動輪胎企業在哪里扎堆,如中國市場便是這樣。隨著汽車企業陸續布點,輪胎企業也“尾隨而至”,開始在上述幾個地區搶灘布局。
根據網絡資料統計,2012年已在或打算在上述地區投資、擴產的輪胎企業包括:住友橡膠、大陸集團、橫濱輪胎、三角集團等。
政策引誘型
輪胎制造業是一個對上下游產業鏈依賴較為嚴重的行業,相對于市場和原料價格,政策的導向作用似乎顯得稍遜一籌。而且,各國政府“挽留”輪胎企業,基本上是出于招商引資、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和促進就業等方面的考慮。但即便是這樣,政策因素也會對一些輪胎企業的布局產生或多或少的吸引力。
2012年,加拿大是為企業提供優厚待遇的代表國之一。此前有媒體報道稱,加拿大新斯科舍省成立了專門的研究小組,研究機場搬遷事宜,以騰出空地,方便米其林舊廠擴建;還承諾在政策上給予一定的照顧,幫助米其林在當地發展。這樣的政策對米其林來說,無疑具有相當大的誘惑力。
來源:輪胎世界網